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投资者态度悄然转变
然而,仅相隔20天前,彼时的张萌还寄希望于通过加入理财维权群,甚至通过“组团”去银行网点投诉抗议的方式要回其“亏损”的收益。究其原因为,其购买的“季季鑫”2号理财产品属于R2等级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而自其10月中旬购买后,没过多久便持续出现亏损,短短几周内不仅此前浮盈归零,甚至本金也亏损高达几千元,实在颇为有些意难平。
据了解,“季季鑫”2号理财产品公示的年化收益率为3.29%,较低风险。截至2023年1月5日,该产品单位净值为1.080666,从趋势来看,自去年12月末触底后,近期逐步回升。
回顾2022年,银行理财可谓遭遇多轮的“破净潮”。据方正证券不完全统计,从10月末至11月15日,仅短短10余个交易日内,市场上8000只固收类理财产品中有超过2600只净值下跌。从全市场来看,截至2022年11月20日,近1周总回报为负值的银行理财产品超过1.3万只,占比近四成,有2000余只理财产品跌破净值。而此也让理财投资者倍感煎熬。
甚至,当时理财公司还遭遇到“赎回潮”的尴尬局面。例如,在11月16日,招银理财的一款短债类理财产品便因巨额赎回而触碰到赎回上限,一度被暂停赎回。
不过,这种情况在近期得到逆转。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5日银行理财净值更新,全市场跌破净值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1011只,已经从此前超2000只理财产品破净潮中有所“回血”,这也意味着本轮理财产品破净中,已经有近千只产品收复失地,回归到面值以上。
春节前后有望规模回升
多数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赎回”高峰已过。展望2023年,经过前期调整,债市有望呈现修复式上涨行情,股市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也较大,目前或已是配置银行理财的不错时机。
其实,自2022年12月中旬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已经悄然重回上升通道中。对此,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分析表示,2022年12月中旬过后,债券逐步企稳、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加大,为市场情绪的修复和银行理财净值企稳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他还表示,净值的持续修复是理财购买者信心修复的前提和基础。结合理财净值走势及修复进展看,中性条件下,预计到春节前后的时间点,有望逐步看到理财持有规模回升。
国泰君安证券也认为,当前是配置银行理财产品的较好时机。一方面,理财产品相对纯债基金整体收益率稳定,仍然是居民理财配置的首选;另一方面,目前债券收益率已具备较强的吸引力,随着后续债市逐步企稳,理财产品的净值也将随之修复。
投资者教育仍需要提升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银行理财所经历的“破净潮”“赎回潮”,反映出行业一定弊端。
北京道誉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利明看来示,资管新规之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特别是低风险客户,对于产品收益变化很敏感,一旦收益大幅下降,便会进行赎回,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应做好客户的及时沟通和安抚,加强投资者教育,让客户对于风险及收益波动有全面理解认识,面对市场波动避免产生恐慌或集中赎回,甚至产生赎回‘踩踏’行为。”
从归纳原因来看,多数是由于此前曾购买过同系列产品,且并未出现过亏损现象进而继续跟进;基于对银行、及熟悉理财经理的信任被推荐购买,并未核实信息;对理财净值型转型理解不充分,认为仅因监管要求,无法在合同上标注“保本保息”,银行仍默认存在此责任等。
同时,刘银平也表示,在资管新规元年之际,遭遇到股市、债市的双重震荡,导致理财产品收益不佳,确实很多投资者无法接受净值大幅波动的理财产品,而与金融机构的摩擦增多。
不过,理财公司也需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方面仍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让投资者全面了解净值型理财产品,不因产品的短期净值波动而过于焦虑,另一方面在资产配置方面要更加谨慎,完善产品风险披露机制,向投资者提供适合其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
本文地址:http://www.lianjie99.cn/article/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