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99自动秒收录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100亿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申报指南|苏南|科技城


文章编号:297 / 更新时间:2025-01-29 13:25:22 / 浏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月20日,总规模达100亿元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正式发布《申报指南》,面向全国的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机构开放申报。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后,首个落地的地方政府投资基金,致力于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转化提供孵化与早期投资支持,进而为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未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上海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已经成长为支柱产业,而未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技术突破、资金投入、人才储备、市场应用等多重挑战。以量子产业为例,其研发成本极为高昂,模拟某些复杂化学过程的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然而,目前中国量子计算领域的融资规模仅占全球的约8%,且整体量子科技企业的融资总额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颠覆性技术所蕴含的巨大不确定性,市场化资金对这一风险心存顾虑,往往不敢轻易介入。为填补这一关键空白、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应运而生。

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功能性政府投资母基金,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有别于一般商业基金。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聚焦于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及前沿平台技术的孵化与早期投资。首期基金总规模达到100亿元,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期限为15年,必要时可延长3年。通过这一举措,上海不仅能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还可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更多创新性项目的产生。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采用创新性的“双轨并行”运作模式,既包括“直接投资”也涵盖“子基金投资”。直接投资主要为重大战略项目提供核心资金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而子基金投资则通过灵活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弥补早期创新项目的资金缺口。同时,通过战略科学家委员会、科技项目经理人投研团队以及概念验证经费等多方联动,还将确保创业团队在各个阶段都能获得全方位的资金保障。

此外,基金的管理由上海国投公司牵头,依托国资控股的市场化基金管理平台,专注于未来产业领域的早期投资。基金平台通过集成各类资源,旨在打造一个开放的投资孵化平台,为创新项目提供灵活的支持机制。凭借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基金不仅能有效整合各类资本力量,还能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此次发布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申报指南》亮点突出,彰显了上海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心。首先,指南打破了传统的注册地限制,虽然子基金原则上需注册于上海市,但对于投资境外标的或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出资额不超过20%的情况,注册地限制不再适用。这一举措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资本和创新资源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同时,基金采用了长存续期设计,15年的基金期限能够充分覆盖科技创新项目漫长的转化周期,为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帮助突破创新壁垒。

《申报指南》特别鼓励早期投资,重点瞄准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及初创硬科技项目等当前投资市场中较为薄弱的领域。同时,基金设立了回购让利机制,允许子基金管理机构在基金存续期内回购基金出资部分。若参与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或前沿技术投资,回购额须不超过项目的出资及后续融资。若吸引境外硬科技企业、团队或核心技术项目落地上海,回购额则不得超过实际投入。这一机制不仅有利于激发子基金管理人的积极性,也能推动基金资金的高效流动和精准配置,提升项目筛选与孵化效率。

此外,《申报指南》强调市场化导向,要求子基金具备明确的投资策略,投资方向要契合上海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并明确聚焦有潜力的赛道及项目储备。基金更倾向于选择对细分赛道上下游产业链有深刻理解的管理人,从出资要求、管理团队、投后服务及孵化能力等方面,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更专业、高效的市场化资金支持。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意义深远。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来看,作为总规模100亿元的功能性母基金,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挥着强大的牵引作用。通过15年的长周期投资,基金能够有效支持科技创新项目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漫长过程,尤其在量子计算、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领域,基金聚焦推动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突破,助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并实现产业化,推动区域产业向更高端的方向发展。

在本土企业培育和创新生态构建方面,基金同样成效显著。它重点支持具有创业潜力的科学家、拥有科学家精神的创业者以及具备前沿科学转化能力的投资人,在未来信息、能源、健康等多个领域支持体系化和机构化的创业孵化。通过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基金将科学家、创业者和投资人汇聚一堂,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生态,持续孵化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硬科技企业。

此外,未来产业基金还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共同形成了“3+1”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群,进一步完善了区域产业投资体系,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小型、长期的硬科技项目,带动长三角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赛道中抢占先机。

2024长三角体育榜单发布

上海新增5家高质量孵化器

上海市科委近日宣布,司南半导体超级孵化器、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孵化器、启迪之星(上海)孵化器、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和复星新禾孵化器等5家高质量孵化器加入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分别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在线新经济、人形机器人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加速科技企业培育,打造这些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核爆点”。

上海又建成15个元宇宙应用场景

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浦东启用,超百台机器人进驻

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冲刺万亿级产业航母

无锡惠山加速航空航天产业布局

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完成24个智能装备产业项目专项资金兑现

温州氢能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中检天帷落户合肥高新区

芜湖埃特智能装备基地建成投产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相关标签: 苏南上海科技城申报指南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基金

本文地址:http://www.lianjie99.cn/article/297.html

上一篇:香港2024年外汇基金投资收入达2190亿港元股...
下一篇:燕缘创投首支全盲池基金落地上海,联合临港科...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www.lianjie99.cn/" target="_blank">链接99自动秒收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