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调查 | 广东老牌汽车经销商轰然倒下)
2024年第一家汽车经销商暴雷事件,发生在广东永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奥投资”)。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这家广东本土27年历史的老牌经销商集团的生存危机,最终浮现于水面。
1月19日,东莞市南城街道、寮步镇组成调查组,依法依规采取了资产保全等措施,积极保护相关人员合法权益。
同日,永奥投资发布正式公告称:由于三年疫情影响、汽车市场调整、企业风险把控不足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公司经营遭遇严重危机。同时,由于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导致了一些错误和失误的发生。后续将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永奥投资于1997年成立,在成立初期,永奥投资以东莞为根据地迅速发展,辐射广东省多地,口碑良好。业内人士称该公司老板平易近人,凡事亲力亲为,但在近年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随着新能源时代到来,传统汽车经销商的经营模式步入深度调整期,打破原有经销商模式、选择新品牌、结构化降本增效成为新课题。永奥投资资金链断链的背后,是汽车行业传统经销商正共同面临的一场大考。
焦虑无声地蔓延在广汽埃安东莞寮步体验中心,埃安品牌销售顾问杨易和他的同事担忧8个月未发放的工资能否解决,埃安品牌的车主则担忧不知去向的新车。
“1月18号凌晨1点,我睡不着回到店里,发现有客户徘徊在店外,银行的拖车直接把新车拖走,客户只能眼睁睁看着。”杨易的语气透露着无奈,“目前仍有大概10辆新车尚未交付,但店里的新车均已抵押。相关部门已到店商议解决事宜。”
永奥投资表示,已积极主动寻求政府相关部门帮助,并得到迅速响应,依法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目前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被永奥投资暴雷事件波及的品牌方纷纷下场收拾残局。
埃安方面表示,该门店订单多为小额定金,销售第一时间已经介入与经销商的沟通,客户的合法权益肯定会得到保障。
此外,原由永奥投资经营管理的东莞路特斯中心已迅速调整,由经销商代理模式转为厂家直营模式。
目前,华为联合赛力斯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赶赴现场,主动和银行方面沟通,转移车辆至安全地带并计划快速赎回已抵押给银行的车辆合格证,后续将安排上述用户在另外一家AITO问界用户中心完成交付。
对于部分4S店暂停营业及新车被拖走的情况,永奥投资在公告中予以回应:“近日,我们有部分店面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并有部分车辆由融资方转移至安全场所,以上属于我们公司及相关融资方的应急处理措施,目的是保全公司及相关合作单位的财产安全。”
为了追赶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浪潮,永奥投资也积极拓展业务盘面,调整品牌结构,寻求转型路径。从早期以北京现代、长安福特等合资燃油车为主要阵地,到紧抓沃尔沃、路特斯、一汽大众等知名汽车品牌,辅以领克、埃安等自主新能源品牌,永奥投资试图走出“高端品牌+大众品牌、合资燃油+自主新能源”多组合并轨的商业模式。
只是美好的设想难抵现实的残酷,2019年,永奥投资的资金问题初露端倪,永奥投资通过股权出质、商业借贷等多种形式获取资金增加,同时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也有所增加。
公司经营一步步走向失控的背后,永奥投资曾数次尝试挽救。自2019年9月开始,永奥投资频频向多家银行出质股权,每次出质股权金额均为1000万元。
5年时间里,永奥投资通过股权出质旗下子公司16次,获取约1.6亿元资金。除此之外,永奥投资旗下部分4S店还通过银行贷款获取流动资金,保障稳定运营。
不断加杠杆同时,永奥投资仍旧不停下扩张的步伐。2019年,惠州永为领克中心正式开业;2020年,中山永徕沃尔沃正式开业;2022年,永奥投资提高对旗下两家子公司的持股比例。2023年,永奥投资陆续增资旗下6家全资子公司,总共认缴出资额/持股数达6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至今,永奥投资共有6次股权出质及1次股权解冻,且均在同年6次增资行为后发生。其中,东莞市三惠汽车有限公司、惠州市三惠智通汽车有限公司均于2023年7月被永奥投资分别认缴增资1000万元,并于2023年11月被永奥投资分别进行股权出质1000万,前后间隔时间仅4个月。而在2024年1月11日完成最后一次股权出质登记后的第5天,永奥投资经营危机浮出水面,但上述融得资金去向仍未可知。
此外,自2022年开始,永奥投资有关劳动争议案件频发。该公司旗下多家4S店员工在网上爆料被拖欠工资,时间跨度在3~8个月,人均拖欠工资金额过万元。2023年10月,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塘厦分局在回复劳动者投诉时提及,用人单位主张因经营不善,暂无力支付劳动者工资款。目前,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已介入。
在公告中,永奥投资承认经营危机,并提出上述4项解决措施:“面对危机,我们正在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危机管理团队:我们将组建一支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负责全面统筹和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危机处理的高效和及时。2、确保客户车辆交付。3、保障全体员工的权益。4、积极寻求自救方案,与各方力量积极对接协调,寻求可能的重整方案和机会,并有初步意向。”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增加,传统经销商转型步入深水区,盈利模式也亟待调整。
经销商集团跑路并非孤例。2023年初,浙江台州最大汽车经销集团中通集团跑路,旗下19家4S店全部关闭。更早之前,主营豪华品牌的正通汽车也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从出现问题的经销商集团来看,他们曾在业务方面快速扩张,当整个市场不景气时,汽车业务利润有所下降。但更为关键的因素是,这些经销商集团盲目投资。比如,中通集团在新能源、地产、汽车产业园等相关业务方面涉猎颇广,集团相关企业多次巨额投资。正通在现金流管理上均出现问题,也因投资房地产等一些项目带来了资金压力。
“从近两年来看,经销商的经营压力比较大。但是从协会了解的情况来看,跑路和倒闭不是一个普遍现象。现阶段,很多经销商在调整战略,对经营品牌和区域作出了一些调整,特别是在品牌层面。“真正倒闭和跑路的经销商集团是个别现象。”郎学红表示。
安阳认为,绝大多数经销商倒闭,都是因为资金问题。而导致资金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跨行业投资、金融理财等原因。
不过,近来年经销商集团经营状况下降是不争的事实。2022年,百强经销商集团整体出现营收和利润双重下降的情况。作为销量规模最大的经销商集团,广汇汽车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的情况。广汇汽车在给上交所的回应中解释道,因2022年第四季度的税前亏损达41.47亿元,从而导致全年利润的大幅亏损。而亏损的背后则是在宏观外部因素影响下,大面积关店以及打折去库存导致的毛利下降,叠加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因“关停转并”而引发的成本上升所致。
随着车市竞争加剧,近年来部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经营较差,尤其是合资品牌燃油车业务不断萎缩。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经销商的亏损比例为50.3%,盈利比例35.2%,持平比例为14.5%,亏损面处于近年高位。其中,豪华/进口品牌整体盈利情况较好,约1/3的经销商亏损,近半的经销商实现盈利;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的亏损经销商占比分别为51.3%及48.0%。
郎学红表示,合资品牌的新车销售业务在萎缩,但很多合资品牌保有量很高,这支撑了经销商的售后业务,而售后业务带来的利润是可观的,相当一部分利润可以弥补新车业务的亏损。
目前,经销商集团普遍加大对新能源业务的布局。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一份数据显示,2021年百强经销商集团新开门店中,豪华车占比达52%,新能源占到15%,仅仅一年时间后,2022年豪华车占比达23%,新能源占比达45%。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杨易为化名。)
本文地址:http://www.lianjie99.cn/article/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