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我国几大上市机场相继公布2024年业绩预告,大都预测营收情况良好。
营收背后是庞大的人流量支撑,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消息,2024年预计我国全年完成运输飞行1381万小时、539万架次、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城市方面,北京、上海两市旅客吞吐量再度破亿。
从旅客吞吐量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机场排名前五依次是上海浦东(7678.9万人次)、广州白云(7636.9万人次)、北京首都(6738万人次)、深圳宝安(6147.7万人次)和成都天府机场(5490.6万人次)。
白云机场在2020年到2023年连续四年蝉联全国流量第一机场,去年却退居第二,不敌上海浦东机场。这也是上海浦东机场自1999年9月通航以来,首次荣获中国年度最繁忙机场称号。
庞大客流固然是营收的基础,但如果仔细研究全国各大机场的营收,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则是——尽管几大机场上市公司预计2024年营收大涨,但看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除了白云机场,上海机场、深圳机场等其余机场上市公司净利润均未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而对比机场的营收结构,从前占据大头的免税收入遭受挑战,机场需开拓新增长点。如何变流量为实际的增长,是机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而从城市角度而言,机场宛如一扇“开放的大门”,以此链接全球,这也是为什么,各大城市纷纷重视枢纽机场的建设,“双机场”城市越来越多,开放高地广州亦在奋起直追,加紧建设珠三角枢纽机场,做大“流量经济”。
1月14日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谭海燕/摄
旺丁就一定旺财吗?
去年,全国各大机场人流量均有新的突破。
在全国三大机场之一的白云机场,2024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89%,创历史新高。这是白云机场继2019年客流首次突破7000万后,再次迈入“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级俱乐部”。
不过,尽管年旅客吞吐量创下新高,白云机场却仍不敌浦东机场,后者去年全年旅客吞吐量为7679万人次,同比增长41%。
如果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只有一个机场的广州,年旅客吞吐量更是“打不过”北京、上海、成都几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以上海为例,2024年上海机场全年进出港航班量80.3万架次,同比增长15%;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同比增长29%,创下历史新高;货邮吞吐量420.6万吨,同比增长11%。
早在2022年,上海机场宣布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未来将对浦东、虹桥两个机场进行合并管理。1.24亿人次的大流量,带来的营收大幅回升。根据近日上海机场公布的业绩快报,预计年度净利润将同比增加99.13%到120.01%,达到18.6亿元到20.55亿元。
事实上,机场的收入主要由航空性收入与非航空性收入组成。航空性收入简单理解就是机场从与飞机起降、停靠和飞行相关的服务中获得的收入,也就是每趟航班起降,机场能从中收的钱。根据2024年的半年报,上海机场的航空性业务收入里,旅客及货邮航空服务收入为15.7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变动的原因主要为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
对比各个机场的营业数据,不难发现,客货流量是拉动营收的重要动力。近期,白云机场预计公司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8.32亿元到10.17亿元,同比增加88.39%到130.25%,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3.91亿元到5.76亿元。
公告同时解释,去年业绩预增主要由于随着航空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白云机场生产经营数据较上年同期增长,带动公司航空性业务收入和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增长;同时公司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成本弹性增强,成本费用增幅远低于收入增幅。
深圳机场也在业绩预增公告中称,2024年度,深圳机场依托民航业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公司三大运营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当期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万大关,货邮吞吐量达到188万吨,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航班起降架次分别同比上涨16.6%、17.6%和8.9%。此外,公司营收增幅远大于成本费用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从机场看开放枢纽
事实上,免税业务跟国际航线的拓展息息相关。近日中国中免发布了2024年业绩快报,提到出入境人流的恢复令机场免税店业务呈现恢复性增长。公告提到,去年巩固拓展机场渠道,机场免税业务持续向好,北京机场(含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15%,上海机场(含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近32%。
跨境航线与免税业务直接挂钩。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国际客运航班增至每周6400班,恢复至疫情前84%,国际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9.3%。新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航点19个,我国至中亚、西亚、欧洲方向旅客运输量超过2019年水平,分别增长152.4%、49.5%、25.7%。
不过,从多项数据来看,国际客运航班仍未恢复至疫情以前的水平。据航班管家发布的《2024年民航国际市场运行总结》,2025年民航国际市场仍以恢复为主,预估2025年整体国际航班达68.5万班次,恢复至2019年的88%,同比增长17%。
尽管受客流量拉动,但机场的免税业务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例如,2024年上半年上海机场免税收入仅10.7亿元,而首都机场的免税收入为7.9亿元,仅恢复到2019年三成水平。如何拉动机场多元化收入,成为一个难题。
“机场也在努力拓展其他高附加值的业务领域。例如,一些枢纽机场随着客流量的增加,开始逐步发展免税业务和保税物流。像深圳机场和白云机场等,虽然免税业务起步较晚,但也在逐步增长。机场还在探索延伸业务,如航空城建设,香港机场和深圳机场等都在积极发展航空相关产业,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和业务多样性。”周顺波说。
另一方面,作为开放“门面”的机场,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同时肩负聚集客流、产业等功能。以广州为例,航空枢纽成为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的重要渠道基础。目前,广州已成为全国美妆洗护用品第一大出口城市,去年出口近100亿元,增长32.1%;以日用消费品为主要品类的广州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增长近20%。
周顺波则提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正在积极建设“第二机场”甚至“第三机场”,布局第二机场时,应该更多地从城市自身建设情况来考虑,并且需要从城市群的角度出发。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几个大的都市圈,如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和长三角。从整个机场群体的角度来考虑布局第二甚至第三机场更加合理。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1-28 22:55:33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1-29 12:35:13
本文地址:http://www.lianjie99.cn/article/268.html